欢迎来到枣强伟聚玻璃钢有限公司官方网站!
您的位置: 首页 - 行业新闻 - 北方集中供热项目首选:-40℃超低温保温玻璃钢圆管施工案例

北方集中供热项目首选:-40℃超低温保温玻璃钢圆管施工案例

来源:行业新闻 / 时间: 2025-05-04

北方集中供热项例案工施管圆钢璃目首选:-40℃超低温保温玻璃钢圆管施工案例

一、项目背景:北方供热战挑温低端极临面热面临极端低温挑战

在 "双碳" 目标与北方清洁取暖政策推动下,集中供热管网正经历大规模升级改造。然而,东北、华北地区冬季极端低温达 - 40℃,传统钢管与普通保温材料面临三大痛点:

  1. 冻融开裂:金属管道热胀冷缩导致焊缝开裂,2022 年某项目冬季漏点率达 15%
  1. 热损超标:岩棉保温层在低温下吸水率上升,热损耗超过 30%(GB/T 34291-2017 标准要求≤15%)
  1. 维护成本高:每年需投入管网造价 10% 的费用用于防腐、除冰,老旧管网甚至需 "半年运行半年检修"

解决方案:-40℃超低温保温玻璃钢圆管凭借抗冻融循环、低导热系数、长寿命免维护特性,成为黑河、呼伦贝尔等极寒地区首选。本文以 "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集中供热改造工程" 为例,解析其技术优势与施工实践。

二、技术难点:超低温环境下的三大核心挑战

1. 材料耐低温性能(-40℃~80℃温差适应)

  • 传统痛点:普通聚氨酯泡沫在 - 30℃以下出现脆化,玻璃钢树脂基体低温下拉伸强度下降 40%
  • 技术突破:采用改性环氧树脂(添加抗冻助剂),经 GB/T 16779-2008 测试,-40℃时环向拉伸强度保留率≥90%,断裂伸长率≥3%

2. 保温层抗冻胀设计(含水率≤0.3%)

  • 冻胀原理:水分结冰体积膨胀 9%,传统保温层吸水率≥5%,易导致管道变形
  • 创新结构:三层复合体系(内层防潮阻隔层 + 中间真空绝热层 + 外层抗冻保护层),吸水率控制在 0.15%(远超 GB/T 21492-2014 标准)

3. 接口密封可靠性(零下施工密封难题)

  • 施工困境:-20℃以下橡胶密封圈弹性下降,传统承插接口漏点率提升至 20%
  • 技术方案:研发低温专用三元乙丙胶圈(耐温 - 50℃~120℃),配合双组份低温固化密封胶(-30℃可施工)

三、项目概况:极寒地区的标杆工程

1. 工程基本信息

  • 项目名称:海拉尔区集中供热管网改造工程(二期)
  • 建设规模:DN800-DN300 管道总长 52 公里,覆盖 120 万㎡供热面积
  • 设计参数:介质温度 75℃/35℃,极端环境温度 - 42℃,设计寿命 50 年
  • 核心产品:-40℃专用保温玻璃钢圆管(壁厚 15mm,保温层厚度 80mm)

2. 产品技术参数(优于行业标准 30%)

检测项目

实测数据

国家标准

检测方法

导热系数

0.022W/(m·K)

≤0.035

GB/T 10294-2008

抗冻融循环

500 次无开裂

200 次

GB/T 50445-2019

低温拉伸强度

280MPa(-40℃)

≥200MPa

ASTM D638-14

接口密封压力

1.8MPa (保压 2h)

1.5MPa

GB/T 15560-1995

四、施工全流程解析:零下环境的关键工艺

1. 管道预处理(-20℃~-30℃施工要点)

  • 表面处理:采用干喷砂工艺(砂粒温度预热至 20℃),去除表面霜层,粗糙度达 Ra≥6.3μm
  • 胶圈活化:三元乙丙胶圈提前 24 小时置于恒温箱(25℃),安装前涂抹低温硅基润滑剂(凝固点 - 50℃)

2. 保温层安装(真空绝热技术应用)

  • 核心工艺:① 内层铺设 0.1mm 铝箔防潮层(水蒸气渗透率≤5g/㎡・24h)② 中间填充纳米气凝胶毡(导热系数 0.013W/(m・K),-40℃下性能稳定)③ 外层缠绕玻璃纤维增强层(环向纤维含量≥85%,提升抗冻胀刚度)
  • 质量控制:每 10 米管道抽取 1 处做红外热成像检测,确保保温层无空鼓(空鼓率≤0.5%)

3. 接口密封施工(零下特殊工艺)

  • 双密封体系:▶ 主密封:定制双 O 型胶圈(截面直径比常温增大 10%,补偿低温下的弹性收缩)▶ 辅助密封:注入低温固化密封胶(A/B 组分比例 1:1,30 分钟内完成固化)
  • 检测手段:采用气压检漏仪(压力 0.2MPa,保压 30 分钟压降≤0.01MPa)

4. 埋地施工要点(冻土带处理)

  • 基础处理:管沟开挖后铺设 300mm 厚级配砂石(粒径 5-40mm,压实度≥95%),防止冻胀翻浆
  • 回填工艺:采用非冻胀性回填土(含水率≤10%),分层夯实(每层厚度≤200mm),管道上方覆盖 50mm 保温板(减少地表冷量传导)

五、应用效果:三大核心指标对比

1. thermal performance(热损降低 60%)

  • 实测数据:冬季运行期间,管内介质温度 75℃,地表温度 - 35℃时,管道表面温度仅 - 5℃,热损失 1.2W/m²(传统钢管热损失 3.0W/m²)
  • 经济效益:按 52 公里管道计算,年节省热量相当于减少标煤消耗 1200 吨,降低碳排放 3200 吨

2. structural safety(零漏点运行)

  • 监测数据:投入运行 2 年,经历 127 次冻融循环(-40℃~30℃),分布式光纤监测系统显示管道应变≤0.1%,漏点率为 0(传统管网年均漏点率 8%)

3. lifecycle cost(维护成本下降 80%)

成本项目

玻璃钢圆管(5 年)

传统钢管(5 年)

差额对比

防腐维护

0 元

260 万元

-260 万元

冻裂修复

0 元

180 万元

-180 万元

热损附加成本

320 万元

800 万元

-480 万元

合计节省

-

-

920 万元

六、行业价值:极寒地区供热的颠覆性方案

1. 技术创新点

  • 材料配方:研发出耐 - 50℃的改性环氧树脂,填补国内超低温玻璃钢管道材料空白
  • 结构设计:首创 "防潮阻隔 + 真空绝热 + 抗冻增强" 三层复合结构,通过住建部科技成果鉴定(鉴定号:2023-089)
  • 施工工艺:制定《超低温环境玻璃钢管道施工规范》,解决零下 30℃密封与回填技术难题

2. 示范效应

  • 东北复制:黑河、佳木斯等城市已启动类似改造,2023 年东北地区超低温玻璃钢管道应用量增长 200%
  • 标准推动:相关技术参数纳入《城镇供热管网设计规范》(CJJ 34-2022)修订稿,成为极寒地区推荐材料

3. 社会效益

  • 民生保障:室内温度稳定在 20℃以上,投诉率下降 70%,获评 "全国供热质量示范项目"
  • 环保贡献:项目年减排 CO₂ 3200 吨,相当于种植 17.8 万棵冷杉,助力北方城市实现 "清洁取暖 + 低碳转型" 双目标

七、经验总结:超低温项目的三大关键把控

1. 材料选型三原则

  • 耐温下限:确保材料检测报告包含 - 40℃力学性能数据(需第三方 CNAS 认证实验室出具)
  • 保温组合:采用 "气凝胶 + 聚氨酯" 复合保温层,单一材料难以满足超低温需求
  • 接口适配:胶圈与密封胶需通过低温相容性测试(如 - 40℃拉伸永久变形≤15%)

2. 施工过程三重点

  • 温度控制:原材料存储温度≥5℃,焊接 / 胶接工序在临时暖棚内进行(温度≥10℃)
  • 湿度管控:保温层施工前检测环境湿度≤60%,潮湿天气需搭建防潮帐篷
  • 过程检测:每完成 500 米管道,进行全段声波检漏与红外热成像扫描(漏检率≤0.1%)

3. 运维管理三要点

  • 智能监测:安装光纤测温传感器(精度 ±0.5℃),实时预警保温层失效
  • 应急储备:储备同批次管道及接口材料(低温下材料性能差异需控制在 5% 以内)
  • 定期巡检:采用无人机红外巡检,重点排查弯头、阀门等应力集中部位(巡检周期 3 个月 / 次)

八、结语:重新定义低温管道标准

海拉尔项目的成功实践证明,超低温保温玻璃钢圆管不仅解决了北方供热 "最后一公里" 的冻裂与能耗难题,更树立了 "技术创新驱动民生工程" 的典范。随着 "三北" 地区清洁取暖工程的深入推进,该产品正从 "替代选项" 升级为 "标准配置"。对于面临极端低温挑战的基础设施项目,选择经过严苛环境验证的玻璃钢圆管,既是对工程质量的保障,更是对 "双碳" 目标的切实践行。


相关产品

在线客服
微信联系
客服
扫码加微信(手机同号)
电话咨询
返回顶部